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精普公司兰州检测部现场一片繁忙,紧张而有序,严肃又和谐。
但有时因为一时疏忽就会收到客户的质量投诉函。看着公司质量宣传栏和质量理会上的一件件质量事故,在为质量事故痛惜、遗憾的同时,我对“质量”这个老话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记得车间主任说过 “一个木桶所能盛的水的高度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故事,我们提供给顾客的是一张张检测报告,每一张检测报告都要经过检测人员认真操作,我们就是那一块一块木板。我们的检测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评价。我们每一道工序中为什么要自检、互检?为什么还要跟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互相沟通?因为我们都是公司这个木桶的一块木板,我们互相镶嵌,构成了整个木桶并且决定了木桶所能盛水的高度。只有一道工序好不是真好,每一道工序都好才是真好。只有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才能做到滴水不漏。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完成好自己的这一道工序,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不能自扫门前雪,我们要有协作精神,上一道工序有问题要及时反馈,要止于我而不能止于下。第三步,我们要听取下一道工序的意见,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加强自己的技术水平,研究新方法,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举个例子:上班了,假如我接班后继续检测,检测结果质量出现问题,经过分析是上个班配液浓度不准确,不是我测定岗位的问题。但责任应该是我的,我应该承担,为什么呢?因为我应该去检查!假如我检查了,就会发现检测过程异常。这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因此,我们的企业就像一台机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而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就是一个个小小的零件。只有我们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才能保证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行,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但是如何才能让大家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动力为企业奋力工作呢?我认为是靠着一份责任,一种对岗位身份的认同感。也许工作时我们常常把“责任”挂在嘴边,但是一旦有了困难,有了问题,“责任”又常常被我们抛之脑后。像一些检测人员干活时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没有把检测标准看懂读透就盲目开干,结果检测流程无法正常完成。还有一些师傅只顾干自己的工序,不管检测现象是否正常,只求尽快完工,出报告票,不管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常规……凡此种种都是责任心不足造成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质量”,更离不开员工的“责任”。尽管“质量”与“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是辨证统一的。没有“责任”就没有“质量”,责任心越强,产品质量就越好。
那么,如何保证员工都尽职尽责地保证产品质量呢?我以为,要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事无巨细,层层把关。以四氧化三钴中钴含量检测为例,所谓“大处着眼”,就是要按照完全产品检测标准进行检测。但是检测方法有自动电位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要实现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必须要从小处入手,将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操作细则中,每个员工具体的工作职责之中,激励大家从细微的工作做起,从自己做起。比如制备样品看似简单,但也要经准确称量、低温溶剂、准确定容、准确移取等数道工序。所以说,质量无小事。
怎样抓好每一道工序质量,进而抓好产品整体质量呢?
一是要强化全员质量责任意识。一线的操作人员大部分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认为只需要做自己份内的事情,管理与自己无关。这就造成了各个环节质量意识的脱钩。因此,向基层灌输质量责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传下去,把复杂的理论通俗化,做到浅显易懂,符合工人的口味,让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把握得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落实下序检查上序,各工序互相检查的工艺纪律。
二是要切实加强质量追究的责任。比如称量不准、质控样品检测结果控制超范围等这样看似琐碎的问题仍然屡禁不止。也许因为中间工序多,转运次数多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但是为什么不在发生质量问题之前多采取预防措施?如果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层层负起责任,严格把关,抓好细节措施,并且像爱惜自己眼睛一样爱护产品,那么,平时容易疏忽的对质量不负责任的现象是能够避免的。
三是要把握好“责任”的度,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效益的关系。一直以来,有的员工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检测质量就会影响生产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检测质量与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试想,检测质量搞好了,减少了返工,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实际上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我们应该用辩证法看待质量与责任的关系,质量是出击的箭,责任是发射的弓。只有弓的弹力无比,才能射出所向披靡的箭。
质量在心中,细节在精益求精中,真诚在每一道工序中,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观点用脑、用心溶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去,让我们加工的工件精益完美,让时间磨损不了优良的质量,让企业因为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生命和活力。
兰州检测部 赵芙蓉
2025.09.08


公司营销公众号
金川科技园产业快讯